2023.10.10 $4终身教授和$54mm的一条裤子
最近一条“哈佛前教授起诉哈佛”的新闻,引出一个2014年的旧事。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3/2/17/edelman-tenure-lawsuit/
201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和法学双博士,天之骄子,青年才俊Ben Edelman找到了一家“四川饭庄”,订了几道菜品并由外卖员工送餐到他的办公室。满意地享用完餐后,他准备在网上给这家饭店好评。不料,仔细核算后,他发现饭店收取的价钱比网上标价多了4美元。他十分愤怒,发邮件要求饭店退款,并威胁要起诉饭店违法收费。
饭店老板段然表示歉意,并称愿意按照网站的旧价格退款。然而,Edelman不同意,并警告必须承担三倍的赔偿。店主段然则解释旧网页中有注明菜品价格可能因食材来源地而变更,而且饭店属于家庭式餐馆,提供的是地道的中国川菜。
Edelman不满段然的回应,威胁要联系其他被收费过高的顾客一起起诉饭店。他先是要这家饭店赔偿12美元,然后是要求餐费半价(他提出的是勒索25美元),更作死的是,他把这件事,包括邮件内容直接当成作业留给学生去读。
这个年轻的教授平时风评也很差,给学生作业评级随意,随便给个C然后没有任何批改痕迹。可以想象,这件事引起了很多校园学生和员工的极大兴致。传至社交网站,大多数人都支持饭店,并质疑他的人品和学风。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四川饭庄也因此名声大噪,得到了更多的顾客和外卖订单,走红全美,被《绅士杂志》选为年度最佳酒吧。段然这位老板也不负众望,登上了GQ杂志的封面。
然而,这场争端并没有就此结束。当Edelman在2015年申请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时,审查委员会注意到了这起事件,决定推迟他的申请两年。两年后,当他再次提交申请书时,被曝出他曾与一家寿司店产生纠纷,导致他被列入黑名单。这些事件使得哈佛大学审查委员会认为,Edelman执着于据理力争,这将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尽管他的才华无可置疑,但他最终错失了成为哈佛终身教授的机会。
顺便提一提这个天之骄子的履历:26岁拿了 Ph.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t Harvard University, a J.D. from the Harvard Law School, an A.M. in Statistics, and an A.B. in Economics from Harvard College (summa cum laude)
而那个中餐馆老板手臂有刺青,据说是移民二代ABC,懂法,没有立刻腿软,我猜也认识几个哈佛校内的学生。否则这种噱头新闻不会在校内和社交媒体上传的这么快。看他上了GQ就知道是会利用媒体的人。
舆论上这个精英中的精英是吃亏了。但问题是,哈佛会因为互联网舆论,而拒绝一个青年才俊的tenure晋升吗?评tenure的时候,哈佛把他晋升的时间拖后两年,估计是“小同志,长点儿心眼儿,训练一下耐心”式的小小惩罚。期间还让他去商学院教一门business ethics课程。大概这两年中,Edelman越想越气,继续各种不服,翻云覆雨,结果两年到期后,哈佛组织的委员会里出现两个高级人物,和他(或者他的家族)有“incurable” conflicts of interests,出了一份“这个刺头儿不可教也”的报告(pretextual report)。
于是Edelman只好去微软挣工资去了。颇有点儿国防部的退休去军火商那种旋转门的味道。
现在他又招集了几个重头人物,大概把自己没评上tenure这事儿转型成了校内竞选的导火索。详情请见文章第一个链接。
另一件事是2005年的五千四百万美元的裤子赔偿案件。一个法官起诉当地一家干洗店,要求天价赔偿。详情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arson_v._Chung 虽然赔偿被驳回,但诉讼若干年,干洗店的夫妇被迫关闭了自己主要的生意,只能通过捐款付清了律师费。
有人说:我觉得那个四块钱professor和裤子法官是两码事。裤子法官属于讹诈不成,还坚持不懈。四块钱教授我觉得做的没啥不对,饭店自己标价不实,多收四块。教授其实只是要求三倍赔偿,12块。没啥问题。我是感谢这些较真的同学,比较大部分人都不会较真儿,就给了些人揩油的可乘之机。有人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较真儿,我很佩服。那个饭店老板把事情捅到网上,舆论对4块钱教授属于 cyber bully。
我不认为这个$4教授被cyberbully了。发现饭店多收了钱,正常反应是要回自己的钱,如果还有愤慨,去yelp或google打差评,叙述细节,警戒其他顾客。高效也助人。
而这个高材有律师执照,在明知“以往有欺诈行为”这项指控上基本无法立案(取证困难)的情况下,威胁说要起诉饭馆并上报类似波士顿消费者权益协会之类的机构。他意指“我觉得你一定欺诈了其他顾客,我要你关门”。虽然有些诉棍风格,但毕竟在“较真儿”方向还算正常。
但不正常的来了:他没有上报什么消费者协会,而是要求三倍$12赔偿,然后免一半单。这说明他的目的要么是为了$25(此人年薪和住房情况大家都明白,而且家里应该是老钱望族),要么就是他纯粹就是想给这个馆子找不痛快,从而自己爽一下下,以后酒会上当个笑话解闷儿
这不是bully,什么算是bully?
如果他是个街角诉棍,要诈个几万,看热闹的大概连眼皮都不会抬一下。
令社交媒体异常兴奋的八卦由此展开。他有过敲诈勒索小生意的黑历史,这家四川饭庄只是其中之一。Reddit上很快有个日本餐馆经理说,此人早就上了他们馆子的黑名单:因为他曾经因为一张one for each table的折扣券跟餐馆叫板,说用词misleading ,套路一样,不依不饶。该事例被调查委员会引用。
而且他把自己的邮件发给学生当作业。可见他真的是喜欢那种“我就是发个邮件玩一玩,小饭馆就屁滚尿流”的爽感。
我的感慨是,和那个裤子法官一样,这种事件的本质,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精英们,无聊的时候拣一个软柿子,用系统来压死你解闷儿。谁能指望一个干洗店赔偿五千万呢?他们就是寻开心而已。他们是如此熟悉这个系统和这套机器,这个系统几乎不会对他们有任何oppportunity cost。更何况这个系统规则就是由他们制定的。你的工作家庭和赖以生存的小巢,不过是他们某天的酒后谈资。
他们尽管翻船了,但是什么让他们一时兴起拿亚裔作目标开心呢?亚裔不是堂堂正正做人,安安静静做事,就可以自动受到法律保护的。
结合这几天Gunn High学生的录取事件,请仔细想想。我们需要盾牌,要像Rooftop Korean一样,建立“我们要不好惹”的名声。所以我才支持,系统性的反击回去,要利用各种方式,用“魔法打败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