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大学招生种族平等的谎言 ~纪录片Try Harder观后感~
“Try Harder” (2021)记录了 Lowell高中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将其申请前的纠结,跟招生官们交流的过程,老师家长们的努力,以及揭榜后的最终结果,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开头,屏幕打出一句话:
Over the past 15 years, acceptance rates for top colleges have dropped 50% or more.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顶尖大学录取率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在圣地亚哥十几年,听到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二十年前考进哈佛和伯克利多么的容易,现在孩子们凌晨三四点睡觉,名次却难见起色。
紧接着,一位本校高中物理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Richard Shapiro, AP Physics Teacher, “ In the 90s, if you went to Lowell, and had a good solid B average in honors courses you got into Berkeley, you just walked in, everyone got in. Now you don’t. They are objectively under more pressure in terms of college acceptance.” (理查德,AP物理老师:“在九十年代,你来Lowell读书,平均分B就可以到伯克利上学,直接走进去,每个人都能去。现在不行了,在大学录取这件事上,孩子们受到的环境压力更大了。”)
片中首先展示了毕业生群像,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Sophie(苏菲),亚裔女生,父母从中国来,出生在美国的二代移民。兼任的职位有:
1. Captain of the Tennis Team(网球队长);
2.co-president of Lowell Build On(高中学生组织副主席);
3.Vice president of Girls Who Code(女生编程部副主席);
4.editor of School Newspaper(校报编辑);
5.work part time at an ice cream store(冰激凌店半职员工).
Sophie目标是斯坦佛和东岸的常春藤。
Alvan(艾文), 亚裔男生,妈妈从台湾来,曾在学生时期是个学霸。爸爸不会说英文,没有高中文凭。当有人建议他把爸爸没有高中文凭放进简历时,他拒绝了,不想别人看低爸爸。Alvan自小喜欢舞蹈,在学习间隙常常跳一段。谈到爱好时有些感伤,遗憾自己一直太专注学业。他用一个“盒子”形容父母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小的时候自己被保护在小盒子里,随着长大,盒子变大,直到消失。当物理老师理查德在课上宣布自己得了肝癌,正等待肝移植时,Alvan不住的抹眼泪。作为一个认真刻苦的孩子,Alvan想进UCLA当脑外科医生, 老师和他自己觉得会被UC录取。
Ian(伊安),亚裔男生。秋天开始申请的时候,他审视着自己的材料,跟学校里的升学顾问聊如何能申请到好大学。在申请过程中审视了一遍自己的申请材料,Tough Classes,标准考试成绩,奖项,课外活动等等,觉得自己申请材料没有其他同学的好,Ian想进斯坦佛当医生, 。
Rachael,half black half white(爸爸白人,妈妈非裔), 跟妈妈一起住。妈妈是虔诚基督徒,母女之间关系很好,交谈一切事情。Rachael非常喜欢写作,是校报的记者。成绩名列前茅,PSAT TOP1% of the nation. 妈妈认为,按照规定来说,如果你是1/16的非洲血统,你就是百分之百的非裔,你的非裔身份应该写在你的成绩单里。Rachael内心不想选择自己的种族,但又表示如果对自己有帮助,“then I feel like I should take that and use it to my advantage which is horrible now that I say it out loud.” 妈妈觉得女儿有很大几率进入斯坦佛早录取。
Shea,本电影中唯一一个非毕业班学生,成绩非常好,Alvan还跟他请教如何学习。跟爸爸一起住,拍摄期间他和爸爸被房东赶出家门,爸爸有药物问题,不靠谱,祖父母收留了他门。他在祖父母家打扫做饭,每天学习到凌晨三点,成绩非常好。Shea自述在初中时期去了一个富人很多的白人学校,那些小孩不专注学习,以后却依旧能够过上成功人士的生活,当时他过得非常郁闷。他很喜欢Lowell,亚裔同学们都专注学习。It’s like a school of other Asian me’s(就像学校里到处都是亚裔版的“我”). Shea 的梦想是为Climate Change 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瞄准的是全美前二十的学校。
Jonathan Chu,亚裔男生。社交学习文艺体育集大成者,还长得又高又帅。集合父母优异基因,每学校几乎都有一个这样的天选之子。
影片中每个孩子的成绩和履历都那么优秀,不出意外的话,藤校和名校应该纷纷递来橄榄枝。而申请的绊脚石却是:种族。一个应该很遥远,可又近在眼前的问题。
剧中一白人男孩回忆:去年有人问斯坦佛招生官为什么我们学校进斯坦佛的人那么少?有人举手问,是不是因为我们都是亚裔?
斯坦佛招生官说,“Raise your hand if you would like everyone at your school to be the same.”(如果你希望看到大学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模子的话,请举手)。
一朋友说当他看到这时,非常气愤,如果他当时在现场,一定会反问:Please define “the same”。能给“同一个模子”下个定义吗? 难道说上过同样的课,学过同样的乐器,参加过同样的活动,就表明这些学生都是“同样”,没有区分?还是说这些人在你招生官眼里都长一个样,肤色都一样,所以就“都一样”?
You are the same!十几岁孩子,就这样被一句成年人的谎言,给骗了。没人反驳,没人举手。
全场一片寂静,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谎言。
今年斯坦佛的招生官再度来Lowell招生时,学生们不约而同的感觉被录取的几率很低,“We’re like stereotypically Asians”(我们都是人们眼里典型的亚洲人)。而其他种族同学也觉得是学校里所有的人都被认为是学习机器,没有斯坦佛认可的Personality。这种谎言虽然不可能成为真理,但是已经变成了打压亚裔学生的潜规则。
影片中一个Lowell学校的升学顾问的PPT里显示:如果你觉得做得足够好了,还是不被常春藤录取。一个原因有可能是:你是亚洲人,藤校不想把自己学校变成UC Irvine。看到此处,我就想Irvine 近年来亚裔移民增多,是全美最安全城市,这么优秀的大学居然被藤校视为耻辱?所以UC去年开始大肆砍掉亚裔录取比例,明目张胆登报说要扩招别的族裔。是为了成为藤校精英中的一员?这个讨论网站中很多人诉说申请经历,感觉私校和精英藤校都在有意限制亚裔录取比例。
下面此链接说报道中称加州大学要增加西班牙裔的录取比例。
这是2021年9月报道中称,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对于西班牙裔的录取率提高了30%,同时亚裔录取率降低25%
看到新闻的瞬间,让你生为亚裔而自恨。
如果是真的平衡少数族裔,为什么6.1%的亚裔会输给18.9%的西班亚裔?链接中是美国人口数据。https://www.census.gov/quickfacts/fact/table/US/PST045221
不信鬼话的,还有那个在死神身边徘徊,经手过几十届毕业生的物理老师,他问:为什么亚裔的聪明小孩不能进斯坦佛?记者无法回答。
我朋友来美国三十年,在学区里住了三十年。他说:拉美裔非洲裔学生成绩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小学到高中的教育越来越差的问题,是教师工会把持教育的问题。自从推行了No Child Left Behind(不让任何孩子落后)法案,公立中小学把考试标准一降再降,数学越教越简单。现在连大学都开始降低标准,这就是装门面,治标不治本。对某些族裔提高标准,对某些族裔降低标准,是拿学术当玩笑?以后医学院毕业考试,是否也要有区分性的降低标准?这是对各个族裔学生不负责的表现。
再回到影片,几乎所有人都申请了十所以上的学校,有人申请了二十几所。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得已请了校外的升学顾问。
一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的朋友,看完影片对我说家长们应该懂得适当放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只盯着藤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选课,升校和选学校。告诉孩子只要适合自己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在最后几个月的朝夕相处中,父母们异常小心的对待孩子们脆弱的情绪,每天都想尽全力扶持孩子走向最理想的大学。有的妈妈不理解美国当地文化,被孩子抱怨帮了倒忙。有的孩子跟妈妈谈心,纠结要不要听妈妈的话,选择自己并不想去的大学。
分别的一天如期到来,孩子告别父母,在黎明时分飞向远方。
而破晓前的时光,将成为父母孩子之间最珍贵的回忆。
我相信经历过这一切的孩子,都将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留下奋斗的痕迹。
无论是否能够进入最喜欢的学校,这只是人生中的一站。孩子们要学习的,除课本外,还有对待挫折的态度。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勇敢地举手说出:We are all the same, we are all different.
你想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大学是否会张开双臂接受了这群大方可爱、机灵聪慧、勤奋上进的好学生了呢?答案将在这里揭晓:
Hulu 免费观看
Amazon,YouTube可以观看影片,租片低至1.99$